父母纠结天价学费时,想过孩子的“天大压力”吗?

2018-12-11 09:59:58
不知何时起,孩子的学费、补课费成了家长们的新式焦虑。那厢说“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这厢讲“半年工资,抵不上别人家养娃一个月”。有些人起初还能淡定地说“不想孩子童年过得太累”,很快也因为别人家都做了、都学了而乱了分寸,最后不知不觉也加入了虎妈、狼爸行列。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们总是一边叫苦“快养不起孩子了”,一边揪住机会就要往前挤,这可能是最富国情特色的一档子事。但是,论苦,论压力,几个当爸妈的正视过孩子的想法?

起跑线裹挟了我 “孩子,是为你好”

最近朋友圈疯转“11岁小学生从17楼坠亡,身边还落着作业本”的消息,从转发和评论人群来看,大多是有孩子的父母,其中有一条点赞最高的评论写着“是不是给孩子压力太大?是哪方面教育出了问题?”。这样的反思难得,但可能就只持续一阵子,转过头来多数人会这样想,“我家孩子不会那样,毕竟我都是为他将来好啊。”

补习热从来没退过烧

一句“为他将来好”即是家长行为动机的尚方宝剑,毕竟孩子还小,他不懂。不过,开始有越来越多例子说明,有些父母其实也弄不懂,到底是“为他将来好”,还是在为大人的“教育焦虑”买单。

何为教育焦虑呢,打个比方,就是把该报不该报的班都报上。比如拼了几代人钱包的学区房,流行的钢琴、舞蹈、书法才艺培训,到近两年的游学热、少儿编程热、大脑超前开发课,甚至于整容也是。新华社曾报答过《整容行业迎接学生潮》的消息,隆鼻、削下巴、割双眼皮,有的是孩子要求进行整容,有的是家长主动带孩子去整容。受访的家长坦言:“为将来找工作和找对象做好准备。”“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

这些真的能为孩子“抢跑”添分助力吗?恐怕要打一个问号。BBC纪录片有部《人生七年》,跟拍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结局是这样,精英阶层的孩子按照父辈既定路线过着优渥的生活,而寒门子弟大部分停在底层,在生活、育儿的压力中变得平庸。事实上,教育确实是打开上升通道的一块敲门砖,但阶层间的差距不只是这一方面,更何况别人家的起跑线可能就已经是我们的天花板了。

BBC纪录片剧照

跟风学徒增压力 该如何聪明学?

这当然不是说教育投资无用,反而因为普通人掌握的资源有限,更应该懂得在教育上“聪明”花钱。上述11岁小学生是极端反例,可是确实有不少孩子正担着父母过重的期望压力,又因为没能满足期望而不断被否定,结果非但没有越学越好,还激起了亲子矛盾。

其实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也就决定了在兴趣、爱好、特长上,必须进行取舍。不管是学习还是补课,都该遵循些基本原则:一个是让孩子少些奔波。另一个是不盲目,而是重兴趣。例如,现在一线城市很多家庭都选择了在线教育,因为避免了行程交通的耽搁,能更省钱便捷地获取知识。其中利用专业学生手机学更是受推崇,因为整合起碎片时间高效率学习。相较于传统补习班,不只费用上支出少,更丰富的声、影、动画表现形式,也让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更高。

小格雷学生手机

手机的学习价值正被挖掘利用起来,图来自小格雷

同时,随时随地能查能学的灵活优势,以及网络空间给予孩子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的机会和氛围,都促进了孩子的进步。在线教育学习获得地相对更多,这是这个行业十年间市场规模扩大了十倍达到2000多亿元的内在推动力。

小格雷学生手机

在线学习,孩子乐于自主接受

家长砸钱,为孩子学习,当然是爱他才如此,但请聪明花钱,别让这份爱变成额外的重压,别在攀比的焦虑中把压力传导给孩子。毕竟鱼跃龙门,不是靠别人托举,得用自己的力量飞过去。与其被只有更贵的补习费用裹挟,不如回归教育初心,好好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力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