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党”风靡校园 孩子手机成瘾咋戒

2013-02-17 16:40:42

  重庆市人大代表符明秋建议落实手机卡实名制,用技术手段每天零时至7时断网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校园、教室、宿舍、公交车……随处可见学生模样的孩子对着手机屏聚精会神地享受着手机里的网络世界。

  一键即可轻松入网的便捷,已经引发社会对“手机成瘾”的担忧。市人大代表、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符明秋建议,应尽早建立防止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的相关法规,除了落实未成年人手机卡实名制,还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定时“断网”,限制未成年人手机上网时间。

  现象

  聊QQ耍游戏 手机不离手

  小婧(化名)是我市一名高一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登录手机QQ,和同班的在线好友挨个打招呼。“上课时调成静音,别让老师发现就成。”小婧说,课堂上,座位离得远的好朋友,可以通过手机QQ聊天。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特别是千元以下低成本智能手机的发展,类似小婧的“手机党”,在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绝大多数集中于上网,通过网络聊QQ、玩游戏、看小说等。

  “手机离了手,会觉得心神不宁,总像少了什么东西。”沙坪坝区某中学初一的学生张显(化名)说,刚进校时,家长为了方便联系,会给他们买手机。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通常是全天挂QQ,还会用于微信聊天、玩网络游戏。有时候,为了一口气看完某部网络小说,有的人会熬几个通宵。

  符明秋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3.88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72.2%,手机已经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60.4%的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

  危害

  心态变浮躁 遇事简单粗暴

  手机成瘾可能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

  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的符明秋也对未成年人手机成瘾存在的具体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手机成瘾不仅会对未成年人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对日常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一旦手机成瘾,对未成年人最大的影响将是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符明秋说,学生把本该做作业、休息的时间用来玩手机,肯定就会不同程度地荒废学业。而在移动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中,很多不完整、浅层次的内容,未成年人经常接触,也可能导致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思考、心态浮躁、缺乏整体意识和思考。

  此外,手机成瘾导致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减少,与人面对面进行社会交往学习的机会也随之减少,长此下去,会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并出现沮丧、抑郁、烦躁不安等情绪。“还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充满敌意,出现不合群、冷漠、缺乏爱心等人格障碍,不善于与人沟通,遇到事情会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符明秋说。

  建议

  用技术手段每天零时到7时断网

  “《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进网吧等作了明文禁止,但是对防止未成年人手机成瘾并没有相关条文保护。”符明秋建议,完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范围,对未成年人手机上网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符明秋还建议,为防止不当使用手机上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落实未成年人手机卡实名制,通信服务商应当为有家长陪同、出具完整身份证明的未成年人办理手机入网,开通手机上网功能时必须得到家长同意。此外,通过技术手段使未成年人手机用户每天零时到7时不能接入互联网,并加大力度研发手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为保证未成年人的手机上网安全,同时防止手机网络不良信息和手机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符明秋建议加强对手机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过滤。要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惩处措施,加强对通信运营商的监管力度,提高运营商的自律意识。同时,通信服务商等应对移动互联网上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及时过滤,提高对色情网站的封堵能力。

  案例

  都是手机惹的祸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近来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如果说这个笑话多少带些调侃的语气,那么此前媒体报道的案例却令人心惊。

  去年4月22日的晚上,江苏常州两名学生从学校走出,步行至斑马线中间的时候,绿灯转为红灯,但他们玩手机过于专注径直行走,被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飞,所幸两人仅受了轻伤。

  链接

  如何戒掉手机成瘾

  1.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每次使用手机上网前,给自己定个闹钟,让它来提醒你。

  2.在现实中找寻快乐。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比如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打球散步、种点花草等,不要让自己总呆在室内。

  3.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有些孩子属于“成瘾人格”,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人格特点,调整教育方式,让孩子适度吃苦,让他们自己克服困难。